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通常包括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非外科治疗和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防止再出血
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剂、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在动脉瘤处理前,控制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损害。
2.降低颅内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可增加血容量,使平均血压增高,但也偶尔有使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3.脑脊液引流
动脉瘤出血后急性期在脑表面及脑内可有大量积血使颅内压增高,有的因小的血肿或凝血块阻塞室间孔或大脑导水管,引起急性脑积水而出现意识障碍,需做紧急的脑室引流。腰椎穿刺和腰大池引流也可以作为脑脊液引流的方法,但在高颅压状态下可能造成病人出现脑疝危象。
4.防治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进入到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容易导致脑血管痉挛发生。
二、手术治疗
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比较推荐的是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目的在于: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得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1.颅内动脉瘤的预后
颅内动脉瘤的预后与病人年龄、术前有无其他疾患、动脉瘤大小、部位、性质、手术前临床分级状况、手术时间的选择、有无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尤其是动脉瘤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伴有血管痉挛和颅内血肿者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手术者的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手术是否应用显微手术、术后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减压充分与否)等等,都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病人年龄大,伴有心、肾、肝、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以及高血压者预后较差。术前高Hunt-Hess分级以及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较高。
2.颅内动脉瘤应该如何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很多都会表现出轻重不等的临床症状,不少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1)首先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各种可能让患者情绪激动的因素,防止情绪激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2)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纤维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果平时有高血压,要记得服用高血压药物,避免血压太高而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随着医疗的不断进步,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是有可能完全治愈的。
©Copyright 1998-2025, MicroPort Scientifi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唯引互动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69616171号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487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 非经营性 - 2016 - 0131
“九游会·J9”、“MicroPort”及“ ”为我司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